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想跟家长多说一句。但家长仍然要对孩子保持观察,尤其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几个征兆时,要及时带孩子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1.?孩子长期沉默寡言,对别人毫无兴趣。人具有社交属性,如果孩子毫无社交活动,并且连自主表述都几乎没有。那内心动力状况,是已经很差了。
2.?孩子没有同龄朋友,也没有融入同龄群体。这种社交被隔离,会让孩子无法发展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不论在将来的求职或是恋爱上,都极易遭受挫折。
3.?孩子在学校的行为突然变得糟糕,包括出勤与学习成绩。周末课外活动等模式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突然的、大幅的变动,可能体现出了孩子在学校中经历了一些重大冲击事件。作为家长要及时跟进了解,为孩子保驾正苗启德。
4.?孩子出现离家出走、逃学等情况,会跟他人打架,虐待小动物或他人,甚至随意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这代表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明显偏差。
5.?孩子出现自残自伤的情况,时常谈论或威胁说要自杀。家长千万不要漠视、嘲笑孩子的这一表现,认为孩子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博眼球,或以此来威胁家长达成自己的目的。因为一旦出事,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当然,如果孩子真到了这一步,跟家长之前的教养方式都有关系。若是当初能多了解一些与青春期少年相处之道,或许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现这些严重的问题。
有时孩子还会问你一些,在你看来没有意义,甚至有些无聊的问题。例如:妈妈,你觉得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面对这种问题,家长先不要小题大做,认为孩子厌世。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耐心倾听,克制住自己想要说教的冲动,并且给孩子提供支持。
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间歇性想死】你有过这种心态吗?隔那么一段时间,就莫名其妙的想去死。失眠 多梦 胸闷 、哭都哭不出来~
不知道是从哪年开始的,四季变换的景象使我容易变得闷闷不乐。我记得大四毕业那年的夏天,北京路边的槐树郁郁葱葱,风一吹就哗啦哗啦的,我刚入职了自己喜爱的实习工作,当时的恋爱关系似乎也正甜蜜,生活中好像没有任何不如意,但踩上高架天桥时,我却想到了“跳下去”。
我被自己这个不止一次的念头吓到了。而当时的我并没有考虑过任何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我这么活泼开朗的人,怎么会有病?)一定只是生活哪里出了问题,我开始尝试探明它在哪里。
没什么具体理由,害怕与人交流,哪也不想去就想窝在家里,最后工作了四个月,适应不了而辞职。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插画家、Joe Maccarone
父亲脾气暴躁他一骂人我就想离开家。感觉自己也很暴躁。但暴躁完了又很内疚,看不起自己~~
该死的,我也不想找什么借口。我想我得了这该死的【间歇性想死症】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插画家、Joe Maccarone
所谓间歇性指的就是一种抑郁症症状的表现方式,间歇性抑郁症会表现得时而正常,时而抑郁。而这种抑郁如若不遇到某种诱因,可能一直都不会出现,但凡有了诱因的触发,便会马上进入到抑郁状态。
4种“间歇性想死”的厌世情绪
- 01 -怀疑生活,怀疑到生存本身——【心中缺乏方向】
很多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生活乏味的重复。想要改变,却不知道何去何从。
生存是人生的第一个层次,满足了生存以后,就是生活。如果活着只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那就陷入了低层次的徘徊,生命的意义就无法体现出来,所以需要更高的追求。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插画家、Joe Maccarone
- 02 -根据我多年的总结,这种"间歇性想死症"是因为——【不喜欢自己】
人多半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不喜欢自己。每天都觉得自己两个地方不够好:这也不够好,那也不够好。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 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 03 -莫名的“焦虑情绪”——【无聊】
老是觉得生活没意思,好无聊,做什么都没劲,内心很空虚,甚至会想不开,就想死了算了。
这不是“抑郁症”,只是莫名的“焦虑情绪”。因为对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感到迷茫,平时只是浑浑噩噩过日子,但是又觉得自己似乎虚度了人生。
所以,对自己感到焦虑的人,你或许可以好好想想,问问自己的“年龄阶段”:你现在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是学习?是参加工作?是应该充实自己?还是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喜欢作什么?
- 04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懒惰等死——【积极的废人】
Y先生说:“不知不觉就30岁了,我为我的一事无成感到愧疚。曾经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充满斗志,却又一次次放任自己,现在再想拼一把,有点力不从心了。”每次Y先生跟同事一起吃饭时,大家坐在一起,几瓶酒下肚,开始抱怨工作,抱怨完之后,各自发表豪言壮语,反正就是“老子那么了不起的人,应该配得上更好的工作,等老子决定好了,立马辞了这个工作。”
第二天,大家乖乖去上班,似乎忘了昨晚放出的狠话。徘徊在斗志昂扬和怨天尤人之间,似乎成了Y先生的习惯,慢慢地,他忘了要改变。
只想着改变,只想着抱怨,却不知道自己为何抱怨,需要怎样改变。没有方向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就算再怎么斗志昂扬,最后都只是在当下的状态中乱飞乱撞,却始终找不到出路,最后要么痛苦,要么麻木。
四、如何通过自我充实,摆脱“间歇性想死”的厌世情绪?
1、立即行动:找到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想法计划付诸行动
做事情不要将结果想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它让你专注过程的25分钟。
2、自制:学会做计划
将手头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同时将计划安排出来。尽量将计划细化到每周、每天甚至每个小时,每周对主要任务列个计划,每天再列个待办事项。
3、最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人都有畏难情绪,而越难越需要最充足的脑力去战斗,而且往往最难的、最容易拖延的事情都解决了,后面的那些事情都好办。
4、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
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比如定好下午5点以后就不学了,之后去吃去玩去运动。所以5点之前,就专注把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做下来,尽量抓紧时间多做些,5点就解放。
5、遇到困难先勇于尝试
不要因为困难就开始退缩,很多困难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有时候只要你试一下,头不疼了,心不乱了,过一会儿就发现你居然做完了。
6、给自己一次机会,爱自己
当我们过度沉迷于将我们的时间、精力付诸他人,好脾气待人我们可能认为没有害处,但要注意,就像汽车不能无油驾驶一样,我们也都需要补充补充再上路。
7、相信你的直觉
我们都有直觉。那是一个闪念或一个内心的声音,指导我们的决策进程,但是否要听从这一直觉是你的选择。选择你的第一个闪念。
除了自我充实解救自己,还有一个选择:你随时可以主动到精神科来获得帮助。
插画家、Joe Maccarone作品
最后再引用一段话:“趁自己还年轻,给一个自己牛x的机会。即使看不到希望即使看不到未来,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自己的未来不会错,自己的梦想不会错。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事实是,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旅行最困难的事已经过去了。事实是,不管今天多么混浊难熬,明天依旧会如约而至。”
对儿童而言,负面情绪能否尽快被释放,对儿童形成乐观和成熟的心态起很重要的作用。
负面情绪让孩子有发泄的冲动,但强烈的情绪常会阻碍理性思考,并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却无益于问题解决。学习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而且表达能被大人理解接纳,才有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遇到孩子生气,身为父母,你最好的方式是化解情绪,同时逐步培养小孩子自己控制生气情绪的能力。
两个有趣的方法来帮你处理生气的孩子。
以上游戏后,家长应该同小朋友讨论以下问题:
(1)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你曾经因为什么事情感到很生气?
(2)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会做哪些事情来让自己觉得舒服一些?这些方式效果好不好?
(3)你觉得生气是一件好事情吗?为什么?
(4)生气有没有程度上的差别?请说说看。
(5)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虽然感到生气,但是却不会去伤害别人?
孩子难过时会哭泣、吵闹,这是孩子表达难过的方法之一,需要被成人接纳和了解。如果难过的感觉不被接纳,孩子会觉得受到了挫折,转而具有攻击性。如果挫折的经验继续累积,孩子会逐渐感到孤单,从人群中退缩,最后可能导致忧郁?
对于难过的感觉和情绪,家长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释放:
(1)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可以说说看吗?
(2)难过的感觉是什么?灰灰的、累累的、想哭?
(3)你能找到什么方法让自己不要那么难过呢?找人说说话、做东西?
(4)别人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帮助他呢?
情绪是人心情的一种表达,发怒是一种自我伤害,而且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使他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以后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避免以下6种处理孩子情绪的错误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1)避免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这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会把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而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这容易和孩子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孩子会认为“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
(2)避免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避免男孩别哭。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避免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地扭曲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5)避免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孩子的反复问题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一开始的时候其实都很容易解决,由于最初家长没有注意,对孩子问题不重视,抱有希望,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妥协。让他看到了,遇到问题,他可以怎么样,家长就会妥协,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下去,导致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看你的孩子出现了厌世的情绪,由一个厌学的行为问题,上升到了厌世的情绪问题,这是有外在到内在的变化。建议家长引起重视,尽快选择心理介入,最好选择有专业心理的青少年成长中心这种,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同时,约束下孩子的日常行为,矫正他的思想。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