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的8条黄金教育法则,帮你培养出一个自律、自信、乐观的孩子。
寒假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可我家表妹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
伤透了脑筋。
就比如,
大年初七,
表妹对8岁的小外甥有些生气,
孩子委屈地抹着眼泪,
表妹也气得脸色铁青。
为什么呢?
因为,
孩子总是磨磨蹭蹭,
耽误了一大家子的行程。
表妹情绪崩溃地跟我哭诉:
“我感觉自己活不到晚年就会被孩子气死,
早上起床让我叫了不下10遍,
收拾东西穿衣服出门花了一个小时;
平时写作业磨磨蹭蹭,
上学不迟到的次数屈指可数,
昨天教他一道数学题差点儿气得我心脏病发作。
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看到表妹的样子,
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为人父母,
相信大家都因为孩子的拖拉、磨蹭问题生过气,
天生急脾气的我,
更是没少为此和儿子发脾气。
回想那每一个暴怒的瞬间,
我不禁自己难受,
也觉得自己伤害了孩子。
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怎么会不心疼?
可每当紧急关头,
我们还是忍不住总嫌弃孩子慢。
其实,
孩子也不想一直被我们催促。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孩子学习怎么绑鞋带,
急得哭出了声。
才恍然明白,
我们想让孩子像兔子一样飞快奔跑,
却忘了,
孩子其实只有蜗牛一样的身躯,
需要我们慢慢等他们长大。
把孩子当蜗牛养,你会理解他们的不易
作家张文亮曾经写过一首散文诗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第一次读到时我不禁感叹,
这不就像我和儿子吗?
他是那只慢腾腾的蜗牛,
而我就是那个催他、唬他、责备他的人,
很多时候,
并不是他不想做得快,做得好,
而是他的能力只有如此。
拼尽全力也达不到我的要求。
三岁的他脱衣服用了十几分钟,
我嫌弃他太慢,
却不知道解扣子这个精细动作,
对他来说有多么困难;
五岁的他总是做不到按时睡觉,
我训斥他磨蹭,
却不知道在6岁前的孩子心里,
根本无法建立起时间这个概念;
七岁的他每次写作业专注不超过20分钟,
我被气到发疯,
却不知道这个年龄孩子的注意力,
最多保持不过十几分钟。
以前我经常对他吼“你怎么就像蜗牛一样”,
现在的我知道,
其实,他就是一只“蜗牛”。
因为,
这是成长必经的阶段,
因为他的大脑发育程度只能让他完成这件事情。
记得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热搜,
一位父亲躺在马路中间哭求民警拘留,
原因竟然是女儿做数学题,
800减700等于900。
一位网友看到这个新闻,
为此在知乎上感叹“父母教孩子有多难?
一位小学老师说出了真相:
这么大的孩子不会算这题很正常。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了直角,
是因为他们还没学过角度,
三年级的孩子不会计算20乘30,
是因为他们没学过两位数乘法。
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
却忘了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
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
与其把孩子当兔子撵,
不如把孩子当蜗牛养。
因为这样你就会理解,
他们的磨蹭,
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
他们的墨迹,
可能是天生的性格问题。
当我们不再因为孩子的“慢”责备他,
训斥他,
反而就更能以平常心,
和更科学的途径解决问题。
把孩子当蜗牛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自从把孩子当“蜗牛”养,
我从心理上接受了他的“慢”,
懂得了他的不同,
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着急,
曾经那些压抑不住的坏脾气也被成功治愈。
我突然发现,
原来孩子的“慢”,
正是对父母的考验,
最终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接纳孩子的“慢”,我发现优秀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如果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
一个上午写不出20个字,
你会怎么想?
“他一定是太磨蹭了,这孩子太笨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这么认为。
在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
就有这样一个叫校校的男孩,
然而他的“慢”并不是因为笨和磨蹭,
而是因为他先天的生理缺陷——阅读障碍。
作为校校的母亲,
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最终真正的接纳,
纪录片中,
这位妈妈的逐渐转变让我深受正苗启德。
她说:
“孩子嘛,没有这个问题,
也会有那个问题,
总有一款问题适合你!”
为人父母,
我们就是在各种问题中一步步成长。
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同时,
我发现尽了力的蜗牛,
已经有着足够多的闪光点,
他们自律、真诚、足够努力。
● 接纳孩子的“慢”,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等等我。”
从超市买东西回家,
短短15分钟路程,
在儿子的磨蹭中走了整整40分钟,
他一会儿蹲在地上看蚂蚁,
一会儿趴在草里找昆虫。
要是以前的我,
早就因为他这么慢大发雷霆了。
可现在的我,
换了一个角度,
我发现,
原来他是这么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
他对世界充满了热爱。
我发现当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他反而更加听得进去我的话了。
如果你认为孩子有问题,
很可能是问题出自于你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
我们的催促,
其实很可能只是因为,
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焦虑不安的。
● 接纳孩子的“慢”,我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初为人母时,我信奉的教育理念是:
“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
在对儿子的培养中,
我更是拼尽全力,希望他处处领先。
可儿子平平无奇的资质,
却让我不止一次尝到失望的滋味,
别人学东西一遍就会,
可他却得讲两遍才懂。
想想自己也曾是“学霸”,
考上985保送研究生,
可面对孩子比别人学得慢的事实真是无计可施。
直到我把孩子当蜗牛养,
懂得了他为什么很“慢”,
我不再焦虑、攀比,
而是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就像那个6岁背下新华词典的北大教授,
生了一个考倒数第一的女儿,
我终于意识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想要孩子真的快乐,
就要知道每个孩子本就不同。
把孩子当蜗牛养,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
过度焦虑、太多催促,
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智慧的父母,
都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1、孩子磨蹭时,用一些方法改变他的习惯。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
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面对孩子的磨蹭问题,
与其催促,不如试试这样的方法:
● 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用闹钟、手表等工具把时间“视觉化”,
让孩子建立起几小时、几分钟的概念;
● 给孩子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较差,
当你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比如“擦桌子、收拾书包、穿鞋、赶紧出门”时,
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快点”,
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
所以,
要把指令清晰化。
● 适当让孩子体会一下磨蹭产生的自然后果。
当他上学迟到几次被老师批评,
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提高速度。
2、孩子落后时,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
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
就没希望了,
其实如果做到慢养,
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作为把4个孩子全部送进名牌的父亲,
黑幼龙在孩子的教育中,
始终坚持“慢养”的教育理念。
老二立国,从小就是“混世魔王”,
小时候考0分,黑幼龙安慰他:
“下次你就会进步。”
高二成绩还没起色却想当垃圾车司机,
黑幼龙觉得没什么不可以,
即使在外边闯祸,
黑幼龙教育了孩子之后还是跟他说:
“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改。”
在父母的耐心和包容中,
本来最不被看好的立国,
居然变身业界精英。
孩子落后时,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靠自己探索,
得到扎实的教训,
必定走得更稳。
3、慢如蜗牛,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前段时间,
一篇《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在全网刷屏,
文中,
患有抑郁症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让人动容。
童年时左眼意外失明,
青年时又患上躁狂抑郁症,
曾经成绩优秀的金晓宇,
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工作、成家。
可父亲金性勇和母亲曹美藻却用非同寻常的理解和接纳,
默默守护着儿子。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也是深深地治愈。
虽然命运给了这家人诸多磨难,
但父母不急不躁、坚韧不拔的爱,
治愈了儿子,
最终成就了天才翻译家的人生。
就像《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用爱陪伴孩子的一生。
让这只缓慢的蜗牛,
能够幸福快乐地长大。
—— End ——
一、理解孩子学会沟通
要做到和孩子沟通,首先要能好孩子交朋友,能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最起码能耐心听孩子讲话。在我家,我和我爱人有一个不成文的分工,那就是每天下班,他总会询问孩子白天上课的情况,包括老师讲课的内容,同学如何回答问题等等……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晚上睡觉前,我总会和孩子躺一会儿,询问他白天学校发生的事,有时还谈谈他和小伙伴们讨论的问题,偶尔我也会谈谈自己的看法。渐渐地……孩子的性格变开朗了,你可以感受到他对你的信任。另一方面,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多方位了解孩子,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多给他一些鼓励。要站在孩子的基础上看孩子,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那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大人都不能十全十美,何况小孩呢?以前,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和大家一样,迫切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拔尖,忽视了他自身的基础,因此对孩子管得很严、自己也很急躁,因此孩子很难做到让我满意,我也经常指责他。这样一来,孩子变了,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展示自己,特别爱说谎,缺少了孩子的天真。我很着急,专门到学校找杨老师商量。杨老师建议我试着让孩子自己制订每天的目标,但必须能达到目标,同时要求我多对孩子说:“你会行的!”多做一些正面鼓励,肯定他。渐渐地,孩子脸上多了几分自信,说话做事不再缩手缩脚。
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社会的进步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为孩子积攒终生受用的财富。孩子有兴趣了,学起来就有劲,自然就多了几份自信,从而更热爱生活。同时,培养兴趣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恒心的过程。就拿我的孩子来说,他十分好动,无论干什么很难静下心,这对他的学习来说十分不利。于是,三年前,我和爱人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带他去学乐器,同时约法三章:要学必须坚持到底,要能吃苦,不得半途而废,至于能否学出成就,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苛求,只要他努力就行。孩子学乐器天份不高,但他学得很尽力,我们也没有给他施加压力,一晃三年过去了,他坚持下来,我从内心感到欣慰。去年,他又自己主动跟外公学书法。写毛笔字贵在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一年下来他从不间断,现在书法的基本功练得不错。每天坚持做这些对孩子来说较枯燥的事,对培养他静心的气质是很有效的。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父母、对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他以后的成长尤为必要。一方面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明确自己是家中的一员,尊重父母,努力学习,对家庭负责;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对班集体的责任心,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认真对待每一次班级活动,在我们家是大力支持,从不忽视的事。
总之,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不能说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我们做家长的有责任、有义务和学校一起共同挑起这副重担,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好每一步,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要保持适度就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律能力。自律即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律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
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从孩子一岁多开始,就刻意培养孩子自律,比如喝水,水还有些烫,让孩子耐心等待水慢慢变凉;玩玩具时要排队,耐心等别人先玩。刚开始时孩子哭闹,要告诉孩子,学会等待。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很多物质需求都能满足。如果全盘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会变得贪心和无法自控,所以要特别注意在生活细节方面培养孩子适度和自律的美德。比如穿衣服,春、秋、冬每一个季节的外出服最多只有三套,夏天由于易汗湿,换得勤,多一套。衣服从来不买最贵的,只买舒适、漂亮、符合安全标准的。再如玩具,适可而止,不因为孩子喜欢过多的买。
每个孩子都有惊人的自制力,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完全可以做到适度和自律。
重点提示:
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孩子不懂得节制,一味放任自己的欲望,这种现象跟家长的教育态度息息相关。家长有求必应的态度,会让孩子毫无节制,觉得任何事物唾手可得。事物得来太易,孩子就不会珍惜。1、模仿和自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孩子周围的成人要进行自我教育。
2、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选择。给予孩子选择孕育了自我主义: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需要不敏感。
3、发挥正向的力量。。用正向的、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永远是更好的选择。首先要问你家孩子多大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诱导了,还有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每天的某一段时间安排所谓的“安静时间”,在这时间内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至于做什么事情,较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安排,比如安静专心地画一幅画或者看画册,大点的孩子可以孩子自己选择做什么,但必须得在此时间内只做这件事而且不能三心二意。而且,必须有始有终,比如画画:自己拿取画画用品,刚开始可以家长带孩子一起进行;画完画后自己收拾物品归位。对于调皮的孩子也许很困难,因为坐不住,所以每天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定的习惯,不用家长安排,也知道什么时间该该干什么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具有自己的个性,往往对孩子的一些要求不够严格,在学校,老师的看管实际那也是有限的,孩子只有在家的表现才是最本色的,所以,在保持孩子个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常规的类化。小时候越用心在孩子身上,越长大越省心!希望你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其实这些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的,有时候不是要你刻意去教的,只要你平时是这样做的,孩子就会很受影响。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