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来说,电子产品对大脑和视力的影响是很大的。严格控制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肯定是要做到的。
管控好电子屏幕时间
这个电子屏幕时间是孩子们每天能面对电子产品的上限时间,一定要严格管理控制。根据年龄的不同,我们需要对于电子屏幕时间的使用时长心里有个数。
3岁以内的孩子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3到6岁每天可以接触15分钟。6到12岁大概可以接触半小时。12岁到14岁可以放宽到1小时左右。14岁以上因为大脑和视力发育相对稳定,可以按成年人标准对待。
但是无论哪个年龄,一样都要防止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
帮孩子理解逻辑后果胜过施加惩罚
其实每个家长心里都有数,电子产品多玩了肯定坏处比好处多,但是总是不知道有什么好方法去管教孩子,气急败坏时就简单粗暴的呵斥、批评,对孩子施加一些惩罚。
反思一下,我们在失去理智时,把自己的怒火都倾泻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到受苦了,就有益于孩子的良好教育吗?
其实想要解决孩子的电子产品依赖,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们去理清原则性问题的处理模式。
第一步
第二步
在这里,我们处理时一定不能以惩罚的凶狠的口吻去沟通,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你的拖延、依赖,都可能导致自己本来可以有的权利变小。但孩子可以自己再在下一次准时遵守原则,只要遵守好了,该有的使用权他们一直都能牢牢攥住。
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既和家长达成共识,又能自己体验到掌控权利的感受。对于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减少电子产品依赖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我们家里的小宝贝们,从来都不是靠使蛮劲、重惩罚,孩子们都是能明事理的小天使。给他们一点平和的微笑,带领他们去体验自己掌握权利的感觉,相信能够做得比预期中的更好,要相信他们都有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守原则的人!
2.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3.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5.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6.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7.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8.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且依法治家。
由于投入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
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与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这些在上个世纪没有网络时期那些年轻叛逆者的行为。所以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
解决孩子网络成瘾不能靠堵的办法,因为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的根本是孩子的心态。当孩子没有心理问题时,孩子的网络成瘾也就自然消失了。由于孩子很小,很多的时候,父母又会无意地把问题解决好的孩子倒退回去,因为他们并没有变,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所以解决网络成瘾的关键是父母的教育问题,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是父母应当遵循的。当然教育理念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心”证,有了“心”证,才能行!因为我们很多的时候是理智不能战胜情感,要让理智同情感合二为一,就需要我们修心。
曾子曰:“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何谓正其心呢?就是要我们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子女,同孩子真正交朋友。因为“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我们的父母要深思呀。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