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都好几个月了,每天早晨,依然是哭着醒来。眼睛还没睁开,眼泪先留出来了。
看着我这心疼呀。孩子张嘴第一句就是: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我问为什么呢?娃说:一整天见不到妈妈,我想妈妈。
哎,孩子这话说得我真心疼啊。可是没办法,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课,狠狠心,还是要坚持送。
娃依旧狠狠的哭,我依旧坚持送,孩子姥姥看到孩子这样,来了一句:孩子每天哭,还不把孩子哭坏了,明天开始不送了。
我这硬核老妈,没想到一个月后,孩子再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居然不哭不闹了。每天还很开心。
孩子的分离焦虑处理得不好,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好像瞬间感觉失去了保护伞,不敢说话,不敢游戏,因为担心有危险攻击自己,这在外人看来,孩子就是唯唯诺诺,胆小自卑。
平稳度过分离焦虑的孩子,内心会更充满安全感,他们自信,阳光,敢于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姥姥简直是位硬核姥姥,直接帮孩子请了两个星期的假,还跟我说:你不用管了,等着两周后送孩子去幼儿园吧。
没想到,两周后,孩子不哭不闹,拉着我的手,愉快地走进了幼儿园。
回来我就跟我妈说:妈,你这方法真有一套,我咋没想到呢?
[玫瑰]两周里,姥姥主要做了4件事。
第一点: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时间作息表
姥姥让我找幼儿园老师要了一份孩子每天在园的作息表。姥姥就按照这个时间,给孩子安排活动。
早餐时间,上课时间,间食,户外活动,游戏时间,都按照这个表格来。
姥姥会拿着一个小闹表,对好时间,一到时间闹表响铃,她们就换活动。这个时候姥姥会说出来,比如:上课时间结束了,现在有半个小时的坚持时间。
这样重复几天后,孩子自己就知道每天都做什么了,等她上了幼儿园,也一点不会感觉陌生,因为在家里的这两个星期,她已经习惯了这份作息时间表。
第二点:有时间带孩子去幼儿园外面看
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姥姥就带孩子去幼儿园外面转,让娃看到小朋友在里面的活动。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确实很丰富,有滑滑梯,跳房子,骑自行车,排球,跳绳,障碍跳等等。
姥姥带孩子在幼儿园外面,能看得出孩子眼里充满了渴望,也想进去跟孩子一起玩。
姥姥安慰孩子说:没关系,过几天咱们去幼儿园不哭了,就可以每天都做这些游戏了。
既然不能去幼儿园里面玩,她们就在小区里面玩滑梯,姥姥会说:还是幼儿园的滑梯好,这个滑梯有点矮,不过瘾啊。
这更加让孩子渴望,赶紧去幼儿园玩。
第三点:模拟幼儿园的游戏
姥姥带着孩子模拟幼儿园的游戏,有人装老师,有人装学生。可是不管做什么游戏,总会因为人手不足,而少了一点点快乐。
姥姥就把家里的毛绒玩具拿出来:咱们临时用这些充数吧,等你上了幼儿园,就有真正的老师和更多的小朋友跟你一起玩游戏了。
第四点:给孩子讲幼儿园相关的绘本
这些问题如果单纯靠大人讲道理,孩子可能理解不了。
姥姥就找来了绘本《我爱上幼儿园》,每天都给孩子读上一次。
这样等孩子入园后,生活,心理都做好了准备,真的不哭闹了。
J妈建议家里的孩子如果准备上幼儿园,或者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给孩子买一套《我爱上幼儿园》绘本。
全套书一共六本,分别对应:
《幼儿园我来了》:帮助孩子解决早晨孩子入园大哭的问题。
《新来的小朋友》:通过别人映射,让孩子明白刚入园的感受,以及正确的做法。
《妈妈怎么还不来》:缓解孩子等待放学家长来接的焦虑问题。
《幼儿园里朋友多》:告诉孩子如何跟幼儿园小朋友相处。
《老师谢谢您》: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
《咱们和好吧》:告诉孩子发生矛盾后应该怎么办。
这六大方面,也是孩子入园后的主要矛盾。
全套书通过彩色的配图,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爱上幼儿园。
是一套难得的幼儿园系列绘本中的精品。
厌学和本博士:
你好,我是厌学症心理咨询管心师和本博士。
几乎每个家庭都遇到过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
14岁的孩子也属于青春期,叛逆,实在是太正常了。
甚至很多成绩很好的孩子在叛逆期间出现厌学症,无心学习,放弃了大好前程。
而孩子出现厌学症之后,家长又因为说教引起孩子反感,导致孩子更加叛逆。
而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强烈的情绪状态,家长这个时候都会感到极度的痛苦,也对孩子的沟通不知所措。
那么面对这一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那就是家长一定要掌握化何冲突的三不原则。
这个办法是和本博士处理厌学症孩子的沟通问题,但是对于叛逆也是同样的道理。
家里有一个叛逆,甚至厌学的孩子,家长经常无法与之沟通。
可是着急上火有用吗?说也说不得,打也打不得,该怎么办吗?
和本博士讲过很多次,孩子一到青春期,家长就要拓团角色,
也就是拓展自己在家庭这个团队的角色,从父母,老师的角色当中出来,去做孩子的合作伙伴。
在跟孩子的合作当中,要让孩子掌握如何幸福的合作,成功的斗争,智慧的撤离。
但孩子进入到叛逆,甚至已经出现厌学症的时候,也代表着家长与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冲突。
这个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会去化何冲突。
特别是在进入到情绪对抗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掌握化何冲突的三不原则:
就是孩子处于情绪状态的时候,不反驳,不解释,不建议,多理解。
重要的内容,和本博士再强调一遍,
不反驳,多理解。不解释,多理解,不建议,多什么?多理解。
很多家长问我,具体什么是三不一多原则?
孩子状态不反驳,不解释,不建议,叛逆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是不是就是不管孩子,任由其发展吗?
今天,我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什么是化何冲突的三不一多原则,
应该如何掌握化何冲突的三不一多原则?
家长要知道三不一多原则是为了化何冲突,缓解关系,疏导情绪,不是不管孩子。
第一点 不反驳,多理解
首先来说说不反驳,多理解。
如果你能理解叛逆期的心理,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要去反驳厌学症孩子了。
当孩子出现厌学症的时候,出现叛逆情绪的时候,孩子有可能在认知上有一些错误想法。
比如常见的厌学症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我没有知心朋友!所有的人,包括父母都和我作对!
因此,他内心极度孤独,悲观厌世,仇视父母、老师、同学。
熟悉心理知识的人,知道用ABC理论解读,这是孩子出现了不合理信念。
他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见同学等等。
而和本博士遇到的大多数家长却一直想扭转他的这种错误认知,坚持不懈的让孩子出门,让孩子去学校。
这种不断地劝说,反驳他的说法,是大错特错,在孩子看来这是烦人的说教。
家长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和家长大吵大闹,严重的打砸家具,甚至对家长动手。
有些家长找到了我。
我说,孩子只要还在家住我们就不要过度担心。
不反驳孩子就是顺势而为的第一步。
孩子在家生活说明孩子在事实上是离不开你们的。
有些家长因为习惯性地错误说教,总是想扭转孩子的现状,殊不知,你这种思想已经造成和孩子的对立,而且是严重的逆反心理,叛逆心理
无论你说什么,在孩子心理总是遇到激烈的反抗。
你会很疑惑,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去做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锻炼是好事情,可是天天锻炼的人有几个呢?
你会发现能坚持锻炼的人很少,甚至很多家长自己都不愿意锻炼。
所以,并不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也不一定能坚持做。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之前是非常优秀的啊!
你却不知道,这个优秀却掩盖了病态的心理。
家长走不出这个误区,因此,和孩子矛盾无法调和。
孩子说东就是东,说西就是西,你不要试图纠正他。
你要真正的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绪,你不要纠正他。
他现在心理上已经孤立无援来,他渴望有人理解他。
有家长会问,难道他想去伤害别人也表示理解吗?他想去伤害自己也要理解吗?
和本博士在这里,可以严肃的告诉你:没错!理解他!
有人会说,和本博士,你是不是疯了?
我没有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理解不等于支持。
这也是管心营的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就是和而不同,理解就是和而不同,理解不等于支持。
举一个厌学症孩子自残的例子,来说明什么叫和而不同,理解不等于支持。
之前有一个得厌学症的孩子自残,不仅仅她一人自残,她还有一个群,里面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行为。
她妈妈反复劝她,不要再和这些人联系,妈妈认为都是这些人害了自己的女儿。
你觉得这个女儿会听吗?当然不会,甚至在妈妈采用强制手段阻止后,会变本加厉地进行自残行为。
和本博士曾经不止一次接待过有自残行为的厌学症孩子。
面对有自残行为的人,我都是细心地看过他们的每一道伤痕,
他们会给我讲每一道伤痕的经过,如数家珍。
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也会耐心听他们诉说痛苦的经历。
我会问这个女生: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割伤自己,割伤的过程你害怕吗?疼吗?
她说,在割伤自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解脱,一种瞬间没有了压力和痛苦的感觉,一种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的能力。
这些是什么,这些都是理解。
但理解不等于支持,理解了孩子的做法,并不代表着要支持孩子的做法。
但你不理解她的时候,你是代表着反对,反驳。而那些群友们,表达着理解,共情。
所以,在孩子感觉获得了理解之后,
我会轻松的问,过后呢?你害怕被人发现吗?
你觉得在身体上会不会留下永久的伤疤?
我们能不能一起寻找一种更加解气,更加让我们释放压力方法呢?
比如,捶打沙袋,将玩具撕碎?
她说:可以试试。
我很欣慰的是在我的开导下,很多孩子走出了自残的困境,能够顺利地排解内心压力。
第二点 不解释,多理解
接下来,和本博士跟大家来说说不解释。
我们管心营遇到很多家长当孩子厌学症之后,就自己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知道在情况当中要不反驳孩子。
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接下来的这一点,就是不仅不反驳,而且不解释。
而且很多家长,学习的时候不到位,学会了大量的解释。
在这里,和本博士告诉大家一句话,
那就是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孩子在情绪当中的时候,家长要学会闭嘴,不讲话也不解释。
我举例来说。有孩子认为,老师处处为难自己,故意找事,故意让自己难堪,
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不会那道题,可非要让自己回答,让自己当众出丑呢?
家长呢,为了打消孩子和老师的敌对情绪,不断地为老师解释开脱,
说老师为了你的学习啊,为了表示关心你啊等等。
而家长越解释,孩子越生气,
本来孩子只是对老师生气,结果还恨上了家长。
你看,为什么非要去解释呢?完全没必要的。
家长可以说,老师确实做法欠妥帖,没考虑到对你的影响和你的感受。
一句话,家长对孩子表达理解就够了。
第三点 不建议,多理解
最后,我们现在再来说说不建议。
很多厌学症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叛逆情绪,是感觉自己被控制。
他们总觉得有一种被人操控的感觉,身不由己。
他认为事事不能自主,于是,悲观厌世就出现了,用自残来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控制,用不起床来对抗父母,用不去上学来对抗老师。
这种不起床,不上学并不一定是故意为之,很多时候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在作怪,也就是说学生本人并非出于主观故意。
既然有厌学、叛逆的人都想脱离别人的控制,那么,家长给孩子建议早起床,早睡觉只能适得其反。
家长给孩子说这样下去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跟不上,跟不上就没有好,以后出到社会就没有好工作。
这只能激起孩子内心的抵触,对你增进亲子关系没有一点好处。
你不要说自己的好心被他当成驴肝肺,这是你自取没趣。
在管心营的理论中,其实这是家长在和孩子玩“我只是想帮你”的心理游戏。
实际上,孩子从来就没有询问过家长的建议,也没有提出过需要家长帮忙,是家长想帮助孩子,而不是孩子真的需要帮助。
就在家长不断的建议中,孩子的心门关闭了,最后的沟通渠道戛然而止。
再次强调,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要把你认为很好的建议说给有厌学症的孩子听,他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建议。
关于孩子厌学症,和本博士的提示:
孩子厌学的原因,只管成绩不管心。
孩子厌学的表现,学习困难管心难。
孩子厌学怎么办?家庭管心是关键。
孩子厌学要管心,管理心理管心营。
想办激发学习兴趣,如果不能,不要勉强,读书不是唯一出路。看他她的兴趣是什么,培养一下,比强迫去学习的效果好多了!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