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打游戏。”在北京一家公关公司上班的郑宇(化名),这样形容他弟弟的日常生活状态。尽管郑宇的弟弟还在上,“但他天天只想着打游戏,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郑宇说。
网游占据空闲时间
为玩游戏习惯撒谎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二,自从迷上了某款网游,便一发不可收拾。“放假在家时,他更是变本加厉。”刘女士说,其实儿子也知道自我反省,但就是控制不住。
“我曾对孩子说过不需要撒谎,玩了就是玩了,也不会打你,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习惯撒谎。”刘女士说。
为了让孩子从网游上转移视线,刘女士想过很多办法,但都没起到作用。
“如果强制让他下线,他就闹脾气。”郑宇说,他曾尝试带弟弟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但是弟弟到了外面就一直处于撅着嘴、拉着脸、双目无神、不说话的状态。
家长行为影响孩子
言传身教才是关键
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披露,在玩网游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到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到5小时”的比例为8.8%,留守儿童则达到18.8%。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陪伴,从游戏的世界中寻找满足与快乐成了他们的一个选择。家庭缺乏关爱、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网游的一个原因。
“现在的网游种类繁多、娱乐性强,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个网游玩够了,还有各种各样的网游等着。”刘女士说。
“弟弟迷上网游后就不怎么笑了,在家也拒绝和我们交流。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不要沉迷网游,想着他的年龄大一点会好些,结果现在变本加厉。”郑宇说。
一般沉迷并非成瘾
确立九项诊断标准
9项诊断标准包括:完全专注游戏;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信息,确诊“游戏成瘾”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上述的9种症状,一般要满足其中5项,才可考虑后续判断。
由此可见,沉迷游戏并不等于“游戏成瘾”,但这种现象已然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我国也多次出台相关规定。去年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等。
教育引导是防止“游戏成瘾”关键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总结了中国游戏产业整体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在整体收入上的增幅明显放缓,收入达2144.4亿元,同比增长5.3%,游戏用户规模达6.26亿人,同比增长7.3%。其中,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339.6亿元,同比增长15.4%,移动游戏用户规模为6.05亿人,同比增长9.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从网络游戏本身来说,其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特点,很多孩子可能只是比较爱玩,这种情况下,适当的玩游戏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花在玩网游上的时间太多,甚至不吃不喝、彻夜玩网游,把网游当成生活的重心,这就是典型的“游戏成瘾”,会导致沉迷网游者意志消沉以及其他兴趣的丧失,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熊丙奇说。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熊丙奇直言:“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时缺乏有效引导。”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游戏成瘾”有很多影响因素。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生活可能相对比较单调,自制力相对较低。其次,他们的人生目标相对不够清晰。
“究其背后原因,是因为现在大多数青少年从小就被家长安排,他们的自主机会太少、自主能力不强,这样就形成了被动型人格,一旦有机会能够自主一点,他们就可以忘记一切。这个现象深层次来看与他所处的环境、生活经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都直接相关。”储朝晖说。
储朝晖认为,避免游戏成瘾的关键不在于外在规范和约束,而在于沉迷者本身。让沉迷者从内心自发拒绝游戏才是根本。让一个人产生好奇的方向是多样化的,可以让他有丰富的生活,让他的学习生活不再单调,让他有自己愿意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全部被安排好的。
“给他们一个学习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己确定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这样能够让他们自我判断、自我辨别、自我决策,慢慢引导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制定一些规范来管理孩子的行为,但最好是家长与孩子订立一个相互信守的协议,家长首先不能失信。”储朝晖说。
在熊丙奇看来,要通过政府、游戏经营方和家长共同构思解决网游成瘾问题。
熊丙奇说:“家长的作用很关键,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如何玩游戏、什么时间可以玩游戏。家长不能在工作忙的时候用一款游戏打发孩子,而疏于对孩子进行引导,不然,孩子很可能在缺乏有效管理和有效引导的环境下染上网瘾。”
熊丙奇认为,即便孩子玩网游成瘾,家长也不应批评打骂孩子,也不能希望一夜之间矫正成瘾问题,而是要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先引导孩子适当乐于其中,而不是沉迷于游戏。其次,家长还要重视对孩子的生活教育,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不是只能在游戏中才感到有乐趣。
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成瘾的基础是依赖,依赖分为物质依赖和心理依赖,前者常见的行为是吸毒、饮酒、吸烟等,某些物质的确容易使人成瘾。心理依赖则更常见和广泛,一位研究药物成瘾行为的老专家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研究中,科学家给试验者服用了纯粹用淀粉制成的药丸,结果发现有些人居然对这样的"假药"也会上瘾。所以,网络成瘾、游戏成瘾并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行为,相反是可以理解的。人之所以会依赖网络、依赖游戏,是因为网络能满足人的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如联网战略游戏可以使人获得团队合作时的归属感,指挥电脑上的军队时获得的控制感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如上网聊天就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任意抒发自己的情感。网络和游戏就像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梦--现实生活中满足不了的,就让梦去完成,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些东西如痴如醉是正常的。但如果沉迷的时间过长,甚至影响到工作、学习就需要提起警惕了。这往往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不够。
所以,你首先应该想一下,上网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上网满足了你什么样的需求?这些感受和需求在以往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当时你是用什么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除上网外),比如说,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学习一种技术、读小说、健身等等。另一方面,以及对网络依赖后,突然一下子冲动就不上了,往往过一段时间会复发。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逐渐减少上网的时间,比如说,第一周规定自己每周一、三、五上网,每次两小时,上网时摆一个闹钟在手边,以便监督自己。第二周没什么不舒服的话,就把每次上网的时间减少半小时。逐渐到最后摆脱诱惑。要提醒的是,如果不上网时焦虑不安的状态很严重的话,也许还要短期服用抗焦虑的药物。
、玩电脑游戏“上瘾”,从生理上看是大脑神经中枢反复接受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依赖性。电脑游戏千变万化,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无论胜败都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兴奋灶”,久而久之不断强化,就表现出一种“瘾头”。从这个侧面讲,玩游戏“上瘾”和某种业余爱好比如钓鱼的兴趣差不多,钓鱼的人总希望钓大鱼,玩电脑游戏总希望“打赢”。
2、另外,玩电脑游戏“上瘾”,还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的同志性格外向,争强好胜,电脑游戏恰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玩起来感到刺激过瘾;有的同志性格内向,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比较收敛含蓄,玩电脑游戏时客观上要求“急流勇进”,极大地激发了好胜心,与常态下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互补”,心理上感到平衡,也会产生浓厚兴趣。3、电脑游戏总是与人的业余爱好有关系:喜欢打扑克、下象棋的就对相关游戏感兴趣;喜欢驾驶的,肯定爱玩赛车游戏。何况,电子游戏具有虚拟性和可逆性,下了一步“臭棋”可以“悔棋”;赛车“翻车”换一辆车就是了,更没有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因此,电脑游戏往往比业余爱好更具有吸引力,可以大大满足和延伸业余爱好,这也是玩电脑游戏容易“上瘾”的一个原因。
□几句忠告
1、凡事适可而止,电脑游戏说到家是一种业余消遣,一定要以愉悦身心为原则,不可沉溺其中,造成过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2、电脑游戏是一种编程游戏,看起来千变万化,实质上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人机对垒不可过于认真,应该输赢随意,随遇而安。
3、游戏很精彩,人生也很精彩。很多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不可“游戏化”,更不应沉溺于电子游戏而贻误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如果您玩过游戏后不是轻松愉快,而是感到脑子昏沉、精神倦怠、腰酸背痛、眼睛干涩、手腕发酸,那么就趁早和游戏说“再见”。
你留戀遊戲中的朋友,放不下遊戲中的虛擬情感。而產生的沉迷。還是為了不斷生級,為了得到更好的裝備。虛容心作穗产生的沉迷。?克服一下自己,让自己喜欢上看书听歌或者什么的,尽量不要玩游戏!!安排作息时间一天控制几点到几点玩游戏增加其他爱好主要毅力啊哥们如果你不是RMB玩家好办。想一想自己在游戏里会怎么样发展。和别人一比。你很烂就不想玩了我也有过游戏上瘾的经历,每天脑子里全是游戏。突然有一天我回头想了想,顿时生出一身冷汗!因为前面一段时间我什么都没干,只是玩游戏,荒废了很多东西,疏远了亲人朋友,从那以后我也玩游戏,但是不玩升级打怪的游戏了,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也没意思。多跟亲人和朋友在一起吧,人生能有多少好时光,自己珍惜。玩游戏上瘾是现在青少年不便存在的问题,
我也跟你有过同样的感觉.
曾经多少次说要远离游戏,
可还是克制不住自己.几乎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网吧,
我那段时间也很苦恼,可是只要一会不玩就像要发疯似的.
有一天我给远在他乡的哥哥发QQ聊天,他居然让我滚开,
嫌我罗嗦,最后狠狠的把QQ关掉了,再发信息都没回.
那一刻我的心好痛,说哥哥怎么这样?
从那以后我恨网络,恨那些为了游戏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的人!
现在好了,没事的时候就不去上网,上网也不玩游戏,
因为看见就讨厌,看见就会想起那时候发生的事!
看见就想起那些被网络所迷的无助孩子.
整天沉迷于电脑,会给自己的生命留下很多遗憾的!
利用人生短短几十年再做些有意义的事,给生命画上图案,添上色彩吧!把你玩的游戏找一个最喜欢的不停的玩等到腻了你也就不上瘾了不过想腻的话你要尽量发现这个游戏是多么的无聊厂家是多么的无耻我也玩游戏上瘾,而且还为不少游戏花了钱。时间长了就觉得没意思了,花钱玩游戏更不值,所以慢慢就好了,不要可以去压抑自己不玩,没用,玩到一定时候就自然不想玩了。第一次隔一小时不玩,第二次隔两小时不玩,第三次隔三小时不玩.......
呖...时间是你自己定啦.我的意思只是递增间隔时间,...
我也是遇到些网游有上瘾的感觉,就这样一点点比较放.久了就好啦.上瘾就得靠自制力来控制咯。
本人读高中时也是迷上了网游(泡泡堂),几年前的事了,打到300多级,很有成就感,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无所谓,因为对我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反正也考上了了,只是读多了一年高三。
如果游戏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或只产生消极作用,国务院早就应该把它禁止。如果你还是个初中生,请以学业为重;如果你是个高中生,有必要是就应当好好放纵一下;如果你是个生,就像我现在这样,什么游戏都别装(只有四年的时间,到期后还没适应社会的话,那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就废了)。
要克制自己,适当的玩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