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不都是天使,有的孩子攻击性很强。
在家里,他们顶撞父母,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在幼儿园或是学校里,他们拔尖蛮横,事事都要先满足自己,抢玩具和文具,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动手打人。
有些家长出于溺爱孩子的心理,总是这样为孩子找借口:“孩子还小,不懂事。”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如果不从小管教,放任自流,长大后的结果可以想象,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你不管教自己的孩子,以后社会就会管教他。”
还有一些家长,为有这样的孩子发愁:“唉,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孩子就是改不了。”
其实,在管教孩子的方法中,打骂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
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做些功课,学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攻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未满足的需求。
一旦孩子的生理需求,比如食物和住所得到满足,孩子们就会有一种天生的、潜意识的归属感和重要性需求。
然而,如果这些注意力、权力和控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问题就会出现。
孩子可能会故意把弟弟推倒在地,或者用力摔门,把你最喜欢的杯子摔坏,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知道这些行为会引起你的注意。
简单地说,当他的需求不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满足,即使这需要他使用消极的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或展示他的权力。
这就是为什么侵略性本身不是问题所在。相反,这是一个迹象,表明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寻求实现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
所以,当孩子大发雷霆、蛮不讲理时,家长要冷静反思,看看最近一段时间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忽视忽略了孩子。
所以,抑制孩子攻击性的第一个策略就是:
一,了解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有时候是不是吃不饱?睡眠是不是不够?你说过的话有没有让他在亲戚或小朋友面前感到尴尬?
一旦你了解到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攻击性,你就可以开始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倾向。
儿童心理专家提示:当孩子有攻击性时,父母经常忽略的一件事是睡眠的重要性。要确保你的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和数量都很重要。
二,家长要保持理性和克制
当孩子与他人高声争吵甚至拳脚相加时,家长当然要马上出面制止,但是切记,绝对不要做以下几件事:
不要让孩子出洋相。在一个已经很激烈的环境中增加愤怒、沮丧和敌意只会增加另一次伤害的机会,这将使你的孩子更难恢复平静。
不要打屁股、扇耳光或进行其他体罚,不管你有多生气,因为这样做只能在向孩子示范你试图避免的行为。
不要强迫孩子马上做出道歉,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使在家长的“淫威”下孩子被迫道歉,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增加了怨恨。相反,要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讲道理。
不偏袒任何一方。在弄清冲突的来龙去脉之前,不要马上下结论说谁对谁错。
所以,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要马上制止,然后把孩子带离发生冲突的地点,如果是明显看出是自己孩子对他人造成伤害,家长要勇于道歉,承担责任,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三,教孩子如何解决冲突
平时就要教你的孩子如何解决冲突,给他们很多积极的选择,而不是选择攻击他人。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用填充动物或动作玩偶进行角色扮演,来谈论自己的感受。“看看小狗是如何要求小猫让他玩一会秋千的,而不是把小猫直接推开。”
试着和大一点的孩子讨论不同的场景,讨论他们在冲突发生时可以使用的不同策略。
当你花时间对孩子进行冲突解决训练,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做,其实你正在给孩子一项技能,这不仅使他们现在受益,也会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受益匪浅。
四,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
如果家长情绪暴躁,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发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对于孩子来说,这绝对是坏榜样。
孩子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能这么做而我不能?
此外,对你的孩子进行体罚并不会抑制他们自己的攻击性。但这确实增加了他们将来撒谎以避免惩罚的可能性。
家长要对孩子多说鼓励的话。
当然,鼓励的话也要讲究质量,不能轻飘飘地说“你真棒!”“真聪明!”
要有的放矢,比如:“你把大的苹果给弟弟吃,真是个好哥哥!”
“这次考试你很努力,成绩不错,妈妈为你骄傲。”
家长有效的鼓励一定会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里状态,要有的放矢。比如孩子做错事时,你要耐心,细致的分析他错在哪里,然后引导他怎样做才正确。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不要一味的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对策与建议
1.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
2.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
3.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
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6.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7.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打给她一顿叫她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们都是这样.他们打人》你要了解他们为何打人?》是他们错吗》?如是他们错你就吧要理他们》一俩个星期?》如是你错你就地去安慰他们》孩子的自尊心微小的》《
孩子好动,打人需要问清原因,告知不对,应该怎么做即可。有些原因,并不是孩子心坏,比如当孩子玩具被抢,孩子活动空间太挤出手拓展开来小孩子这个年龄段这样是正常的,占有欲比较强的,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和孩子多沟通的,多和孩子讲道理的,慢慢的改变孩子的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