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孩子“黏着”妈妈;其实,妈妈也“黏着”孩子。
孩子和母亲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是密不可分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两天“婴幼儿单独隔离”事件,我们都看得心碎了。
有妈妈说:
宁可自己感染,也要陪着年幼的孩子,决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去隔离。
还有妈妈说:
如果孩子阳了、父母阴,会选择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去照顾孩子;但如果是父母阳、孩子阴,那我一定会选择让孩子脱离容易被感染的环境,哪怕要分离。
是的,
这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心理。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cookie_studio
01、孩子总“黏着”我们是什么心理?
我们竭尽所能地保护孩子、爱护孩子、照顾孩子,希望他们健康、快乐。
我们日积月累的照顾和爱护孩子,“换来”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依恋。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害怕的时候,第一时间找我们,这便是孩子“黏着”我们的心理。
孩子“黏着”我们,是一份 “甜蜜负担”。我觉得要好好珍惜,原因有两个:
1,这样的“黏人”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孩子们会越来越长大、越来越独立;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2,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积极依恋关系,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充满自信,并不容易,也并不是家长越“用力”,关系就越亲密,孩子就越快乐。
对孩子微笑。
眼神接触,并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关爱。
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比如拥抱自己的孩子。
通过语言表达对孩子的鼓励或替孩子感到高兴。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或者孩子努力的成果,表现出兴趣和关切。
与自信心、安全感相关。
家长对孩子积极的、充满爱意的表达,不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都有利于孩子自我形象的建立。而对孩子来讲,建立积极的、健康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孩子与他人的健康关系建立,也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
我们常说的孩子的安全感,其实就是来自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响应。
图源:pexels
当孩子找我们的时候,我们正好也微笑地看着他们;当孩子害怕了、不确定了,我们总能及时出现,并能给予鼓励,做他们坚实的后盾。这样的过程,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踏实,从而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胆识去探索世界。
不论几岁
看着孩子,对孩子微笑。
对孩子在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比如问孩子在做什么,讲给我们听听。
孩子跟我们说话的时候,仔细听,认真听。
设置一些家庭亲子活动“固定项目”,有一些固定的亲子时光。
预留一些只属于我们和孩子的时间,可以做彼此都喜欢做的事。
比如,孩子在画画,不论画得怎么样,我们都可以说“你努力画画的样子真棒,你是从哪里学到画小猫咪的?
0-1岁
哪怕孩子还不能听懂说话,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音调、语音、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读懂”父母。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试试:
宝宝对我们笑的时候,我们也对他们笑。
宝宝哭闹不安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抚。
宝宝发出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模仿着同样的声音回应他们。
跟宝宝讲正在做什么。
积极发现宝宝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做的事,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摸索。
比如,宝宝对彩色的摇铃感兴趣,这时候可以给宝宝示范或者教宝宝如何用摇铃发出声音。
1-3岁
随着宝宝们慢慢长大,他们懂得越来越多,因此他们会通过听我们说话的内容,以及我们表达的方式来获得信息。
享受与孩子的独处时光,并一起沉浸在里面,比如一起看蚂蚁搬家。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说完了,要等一等,缓一缓,让宝宝也有时间回应和表达。
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可以讨论,但是不用去纠正孩子或者要求孩子按照不同的方式去做。
比如,一起搭积木,我们可以说“哇,宝宝搭得好高呀,让我看看你还能多垒高几块”。
具体和详细地描述我们喜欢孩子那个动作或行为,比如我们可以说“你帮会组妈妈收拾积木,妈妈非常喜欢你做妈妈的小帮手”。
3-5岁
和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比如一起搭乐高,一起画画等。
跟孩子说早上好、说晚安的时候,记得要看着孩子,微笑着说,当然还可以抱一抱孩子,然后说早上好和晚安。
孩子幼儿园放学了,可以跟孩子说很想他们,接到孩子放学那一刻,可以给孩子紧紧拥抱,或者认真听听孩子说TA在幼儿园里的趣事。
写在最后,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往期推送精选:
祐苗健康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